2024年,纺织行业在全球经济格局显著变化、消费者需求转变以及可持续发展议题凸显的背景下,经历了诸多机遇与挑战。结合多个平台的数据,我们可以全面剖析这一年纺织行业的市场状况。
根据工信部发布的数据,2024年1-11月,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.4%,营业收入达到44520.5亿元,同比增长4.2%;利润总额为1585.7亿元,同比增长9.0%。这些数据表明,纺织行业在生产增速和质效方面均表现出稳步向好的态势。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的纱、布、服装、化纤产量分别同比增长0.3%、1.0%、3.9%、8.7%,进一步证明了生产活动的活跃。
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也显示,2024年前三季度,规模以上纺织业和化纤业的产能利用率分别达到78.3%和85.4%,较上年同期分别提高1.9和1.6个百分点,均高于同期全国规模以上工业的74.6%水平。纺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.5%,增速较上年同期回升6.7个百分点,为行业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从消费市场来看,2024年1-11月,全国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73398亿元,同比增长2.6%。其中,限额以上单位服装、鞋帽、针纺织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0.4%,显示出传统零售渠道面临的增长压力。然而,直播带货、即时零售等电商新模式蓬勃发展,持续激发线上消费潜力。网上穿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.8%,尽管增速较上年同期放缓,但在整体消费放缓的大背景下,仍为行业注入了动力。
前三季度,全国人均衣着消费支出同比增长5.1%,反映出内需市场的韧性。然而,受经济增速换挡、预防性储蓄抬升等因素制约,消费升级步伐有所放缓。传统零售渠道如限额以上服装、鞋帽、针纺织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0.2%,增速较上年同期放缓。相比之下,网上穿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4.1%,展现出线上消费市场的活力。
在出口方面,2024年1-11月,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2730.6亿美元,同比增长2.0%。其中,11月当月纺织品服装对全球出口251.7亿美元,同比增长6.8%。这些数据表明,纺织行业的出口形势总体好于预期。
前三季度,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为2224.1亿美元,同比增长0.5%。其中,对美国、欧盟、东盟、加拿大、乌克兰等贸易伙伴的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均实现正增长。尤其是对东盟的出口增长,得益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(RCEP)的实施,关税减免促进了贸易往来。然而,贸易保护主义阴霾不散,欧美设限绿色环保、劳工标准等贸易壁垒,如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(CBAM)影响化纤产品出口,促使行业加速绿色转型和海外布局。
政策层面,国家出台了多项利好政策,如工信部、商务部联合开展的“2024纺织服装优供给促升级活动”,推动数字纺织建设、强化综合服务支撑、促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,为行业转型升级注入了新的动力。
《纺织工业提质升级实施方案(2023—2025年)》提出,到2025年,现代化纺织产业体系建设取得实质进展,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1.3%,70%的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。这些政策为纺织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和支持,有利于促进产业链各环节健康快速发展。
在绿色发展方面,越来越多的纺织企业采用太阳能、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,降低碳排放;推广无水染色、数码印花等新技术,减少水资源消耗与污水排放。例如,正亮纺织科技与浙江理工大学绍兴柯桥研究院联合组建的“水性烫金产业化基地”,成功推出“水性烫金替代”技术,大幅降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(VOCs)的排放量,显著提升了生产的安全性和环境效益。
技术创新也是纺织行业形成新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。从生产设备的智能化改造到针织、染整等工艺的优化,纺织企业通过技术升级提高了生产效率,降低了成本。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市场分析和消费者偏好研究,帮助企业快速响应市场变化,提升了市场竞争力。
2024年,湖北纺织服装行业在政策、展会、数字化、跨境电商等多方面协同发力,逐步构建起全方位、多层次的产业发展平台矩阵,形成具有特色的供应链体系“湖北模式”。在2024中国纺联春季联展上,湖北省88家参展企业大放异彩,现场签订订单金额达4.17亿元,意向性订单金额高达21.97亿元。
纺织服装企业在高端化、智能化转型之路上高歌猛进。以湖北爱帝集团为例,作为行业“智改数转”的先驱,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,打造以智能制造为重点的“爱帝时尚产业园”,成为集产品研发、营销展示、生产制造、物流配送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制造基地。
据预测,2024年中国纺织服装市场规模将超过3.4万亿元,个性化、时尚化、高品质产品需求攀升,运动休闲、智能穿戴、家居服等细分领域有望成为新增长点。科技赋能是关键驱动力,5G、人工智能、区块链等新技术深度融合,将重塑产业生态。
2024年纺织行业在生产增速、消费市场、出口形势、政策支持、绿色发展、技术创新等方面均表现出积极态势。尽管面临诸多挑战,但行业在转型升级中焕发出新的活力,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